多款在研产品接连“报喜”,这家科创板创新药企有何秘诀?

导读

 近期,科创板创新药企首药控股(688197.SH)发布2023年中期报告,低调务实的背后却蕴藏着脚踏实地的力量,高效研发持续催动管线进程,2023年上半年内,首药控股投入研发资金1.0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超15%,多款具备Best-in-class潜质的在研产品关键性临床试验相继取得了可喜进展。

 一

 首药控股在肺癌领域重点布局,包括二代ALK抑制剂SY-707、三代ALK抑制剂SY-3505、高选择性RET抑制剂SY-5007,KRAS(G12C)抑制剂SY-5933等,靶点覆盖面广泛,也形成了首药控股独特的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同时拥有二代、三代乃至更后线的ALK抑制剂在研产品,公司也有望成为这一治疗领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领跑者。

 其中,SY-707预计会是首药控股最快上市的品种。上半年内,Ⅲ期确证性临床试验(头对头比较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性临床研究)已达到方案中预设的中期分析节点,公司已经与CDE展开了Pre-NDA沟通交流,后续审评审批及商业化进程指日可期。

 经查询,中国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人群数目庞大,市场空间广阔,然而一线推荐药物中除恩沙替尼(引进自Xcovery公司)外,其他均为进口药物,尚无完全国产的ALK抑制剂类药物获批一线用药,国产自研的优效优价ALK靶向药物的缺口仍然有待填补。

 首药控股表示,从已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SY-707在治疗中展现出了极具竞争力的疗效水平。与对照药物相比,SY-707不仅能够明显提高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缓解时间,而且在患者中展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与其他的已上市的二代ALK抑制剂药物相比,SY-707在安全性上也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不良反应可控制可管理。同类药物的眼部、神经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代谢及营养、心脏疾病等相关不良反应,SY-707的发生率更低。临床数据彰显了其卓越疗效和显著的安全性,也为后续参与市场竞争增加了重要砝码。

 二

 首药控股另一款重磅产品——第三代ALK抑制剂SY-3505,于今年一季度经CDE认可获得了附条件批准上市资质,这也是国内首个附条件批准上市资质。上半年内伦理过会,项目启动已经提速完成,关键性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正在快速入组。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ALK抑制剂治疗一定时间后普遍会发生耐药问题,导致出现疾病进展。2022版CSCO指南推荐对于此类人群中出现广泛进展的非鳞癌患者推荐采用含铂双药化疗±贝伐珠单抗,然而后续的治疗选择及获益均有限。精准治疗方面,目前全球仅有一款第三代ALK靶向抑制剂劳拉替尼上市,治疗费用昂贵,且部分用药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差,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认知障碍或者情绪障碍发生概率较高,我国ALK抑制剂耐药(特别是二代耐药)患者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公司表示,SY-3505分子设计理念并非简单的改构或氘代策略,而是基于靶点特性和竞品缺点有针对性设计出的全新结构,特别是做到了脑部暴露量和神经毒性发生率的平衡。2023年ASCO年会上,首药控股披露了SY-3505 RP2D剂量(600mg,QD)下部分受试者后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除拥有不亚于劳拉替尼的疗效水平,安全性更是SY-3505的一大亮点,整体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高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劳拉替尼常见的神经毒性、代谢异常等基本没有检测到。

 三

 今年上半年,选择性RET抑制剂SY-5007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里程碑进展。作为首款取得附条件批准上市资质的完全国产候选药物,首药控股以力保先发优势为目标,在全国数十家临床中心快速启动了关键性II/III期临床试验(NCT05278364、CTR20232014),后续上市进程和商业化预期同样清晰。

 在今年ASCO年会上,首药控股公布了SY-5007在中国晚期RET阳性实体瘤患者I期临床研究结果。数据显示,SY-5007在晚期RET融合阳性NSCLC和RET突变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中观察到初步抗肿瘤活性,且耐受性良好。在50例可评估患者中,总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2.0%和94.0%。29例患者(24例NSCLC,4例MTC)接受SY-5007160mg每日两次治疗,28例疗效可评估患者中的27例(96.4%)显示肿瘤消退,ORR和DCR分别为72.4%和89.7%。对于NSCLC患者,ORR和DCR分别为75.0%和91.7%,疗效优异,有望为我国RET阳性肿瘤患者提供精准治疗的新选择。

 不同于“稍卷”的ALK赛道,选择性RET抑制剂的竞争格局相对宽松许多。一线采用含铂化疗,客观缓解率(ORR)约50%,最大样本量(108)研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仅为6.6个月;对于一线治疗后患者,化疗的生存获益更为有限,免疫疗法对该类患者同样不敏感;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上市后,患者的治疗获益明显改善,更加验证了“小分子为王”的独特地位;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只有两款进口同类药物获批上市(其中一款为附条件批准),且价格昂贵,国内患者可及性依然较低。SY-5007凭借其极具竞争力的疗效、安全性水平及成本控制优势,未来的商业化表现颇值得期待。

 四

 “管线丰富,梯度分明”是首药控股的另一大亮点。自主研发项目中,除相继取得关键性进展的SY-707、SY-3505、SY-5007,公司还拥有1款处于Ⅱ期临床、3款处于Ⅰ期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以及LMP7、MAT2A、USP7、DNA-PK等临床前管线。

 首药控股曾表示,公司视创新为生命,力争将其他储备管线尽早提上临床日程。通过对市场和临床需求的跟进,国际新药研发热点、前沿技术的探索,建立多元技术平台,拓展管线广度和深度。持续加深研究,探索新的适应症、联合用药及创新疗法。事实上,首药控股确实也是沿着既定战略前行,2023年上半年内,KRAS (G12C)抑制剂SY-5933获批IND,目前临床试验已经启动;SY-3505针对LTK融合实体瘤的探索工作也即将启动。

 五

 商业引领,高效实干。首药控股表示,创始人李文军先生具备多年的商业战略管理与市场营销经验,带领公司核心团队稳定合作十余年,走出一条“以商业战略引领新药研发”、极具首药特色的发展之路,并形成了简单高效、容错与信任的文化和氛围,优秀人才通过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迅速成长。

 董事长李文军早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首药控股的精神内核是“团队式创新”,“我给予了科学委员会充分的自主权,由科学家自主决策,在探讨研究和团队决策中发现最具创新性和临床价值的管线。”

 公司目前拥有一支规模为150人的精干研发队伍。李文军说,首药控股就是凝聚了一群普普通通的做药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热爱药物研发,并彼此信任。公司来解决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他们只需要培养自己对全球研发信息和趋势的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然后心无旁骛地合力创造。

 “个人的力量是加法,团队的力量就是乘法。首药控股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了数个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管线,都是源于我们团队的卓越经验和简单实干的企业文化。”李文军说。

 六

 从股东变动的维度,也能够窥见市场对这家低调高效的研发企业的认可。

 中报显示,首药控股股东人数自上市以来连续六个季度下降,较上市初期的2.2万户已经减少接近8成,流通股东户均持股1.01万股,户均持仓市值超过40万元。

 投资者方面,知名公募与超级牛散抢筹,纷纷进入前十大名单:鹏华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金笑非管理的鹏华医药科技A、创新升级A两只产品总共买入544.72万股,分别位列流通股东第3、第8名,占流通股比接近11%,期末持仓达市值2.6亿元;而A股知名牛散乔晓辉、石雯母女合力买入548.25万股,俨然超越鹏华基金成为公司第一大自由流通股东。此外,博时基金、中信建投基金、易方达基金多只产品跻身前十大名单,无一减持。

 创新药是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的行业。“每一个公司其实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机体,有着自己的灵魂和个性。首药控股也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点和做事风格,那就是踏踏实实、安安静静地从原始创新开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事情扎扎实实地做好,持久不懈地拼搏和努力,开发出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的国产靶向新药。”李文军曾说,他的理想是“让中国的肿瘤患者用治感冒的钱治好癌症”。